#摄影
#人文游
#自然奇观
莫斯科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。人们通常对于莫斯科的意象: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国家的首都、古代的封建公国、红场和克里姆林宫、莫斯科保卫战、莫斯科不相信眼泪------但是,莫斯科除了风云际会,也有林泉小唱;除了厚实凝重,也有云淡风轻。
在莫斯科及其周边转了一圈,我更想说说:莫斯科是一艘大船,在森林之海的绿色波涛上荡漾,有点儿清新,有点儿悠然,有点儿浪漫。来吧,一起“上船”看看,莫斯科郊外林间的晨光和晚霞。
莫斯科是一座森林中的首都,不仅仅有红场、“洋葱头”、克里姆林宫,也是一座被大片林海环抱的大花园。这次看望了一下“老面孔”,便把视线移向莫斯科郊外,安静地感受莫斯科郊外的晨光、林间、傍晚,看看那里曾经的庄园和现在的人居,在清新的空气里,体会这里曾经的风风雨雨。

一、莫斯科郊外的晨光

清晨推开窗户,雾气还在林梢缭绕。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。
远远近近的树林开始享受夏日里长长的日光浴。
在俄罗斯的古语中,莫斯科就是沼泽和密林的意思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,走出森林的俄罗斯先民也曾把莫斯科变成了“沙漠城市”。
现在的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,有100平方公里的森林,96个公园、18个大花园和800多个街心花园,每人平均拥有绿地近30多平方米,称为“森林中的首都”。
早晨听得到蛙鸣,听得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。午后能听到蝉鸣吗?我不在这里,不知道。
大叔一定知道。看他左右开弓的架势,不便打扰,悄悄飘过。
鱼儿也在水里享受一片森林吗?
睡莲睡眼朦胧,花朵尚未开放。
萍水相逢,同行一段,也是一分值得珍惜的友谊。
莫说野果无人识,它们群嗨起来也是红红火火、热热闹闹的。
晨光向草木热烈献上殷勤,小花们却在冷静地思考。
有了晨光的陪伴,独处也不会孤寂。
岁月里有了长久的相伴,便不介意阴晴冷暖。
不确定什么时候鱼儿会上钩,确定的是他已经收获一方世界。
盯着倒影发呆。想起了希施金、列维坦的十九世纪俄罗斯风景画。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深入细致的观察,独特的体验、简练的描绘,挖掘出自然界中某种内在的美。在他们的画中,一草一木都充满灵性和情感,引起人们一种或喜或忧、或轻松或沉重的感受,使人们沉浸在一种幽静而深邃的意境中。
早年欣赏到他们的作品,笔调生动,色彩沉稳,诗意盎然,至今记忆鲜明。这次来俄罗斯,专注于那里的自然风景,很大程度上是中了他们的“毒”,在旅途中常常会不经意间寻找他们画作中的形象和意境。
今天早晨的生活,把我拉回现实。一路有森林清新空气的陪伴。

二、莫斯科郊外的林间

莫斯科郊外,似乎就是无边的林海了,其间点缀着大大小小清澈的湖泊。“莫斯科”一词在斯拉夫语中就是“低湿地”的意思。
按照俄罗斯古老的传说,每一种花木都蕴含着神奇的力量。在俄罗斯民俗中,花木常常被视为同人类一样的活物,它们也有感觉,也会呼吸,彼此之间也可以交流。当地有人认为俄语“你好”的意思是只要和树木在一起,就会身体健康,就会一切顺利。
但静谧的林间也经历过不平静的岁月。有一首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烽火中的歌曲《小路》: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,我的小路伸向远方,请你带领我吧我的小路啊,跟着爱人到遥远的边疆。当年这支歌里,沿着通向迷雾的远方的林间小路,跟着爱人上战场;今天明媚的阳光里,小路将把我带向何处?
就像希施金、列维坦的画那样,这里的林间风景需要人们仔细去欣赏。它们不会令人惊愕,却象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那样质朴、准确,越细细品尝,就越能感受到沉浸在寂静中的一木一草一花是多么富有意趣。
我不用赶着上班,悠闲的在林中走走。有小桥,不一定要有流水,满眼的绿波,就能把人的眼睛洗的清亮。
白桦树最能激发俄罗斯民族美好的感情,是他们热爱的一种神圣的树,是吉祥幸福的化身。白桦在俄罗斯人的眼中是春天和爱情的信使,是纯洁、苗条的少女的化身。由于白桦有着美丽、纯洁、执着的品格,它又成为俄罗斯的象征,是祖国和故乡的化身,它常常出现在远方游子的思乡梦中,它每每勾起游子的怀乡之情。当人们从远途归来,看见白桦就会想到温馨的家。
挺身板拔向上,胸有层峦叠嶂。从古至今白桦和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古时人们在白桦树皮上书写记事,这使俄罗斯璀璨的古代文化得以保存;洗蒸汽浴时白桦树条帚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洗澡工具;在春天,人们喜欢到森林去采集白桦树汁作饮料喝;白桦树下是恋人们约会的地方,是他们爱情的见证。
散射光下的花朵更能呈现层次。所以,光,不一定都要耀眼。
时装,其实并不需要流行色,符合各自的气质就好。
莫斯科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,空气湿度很高,因而植物丰茂,又因地广人稀,所以大部分植物都是大区域性地自然生长交错丛生的状态,无论是平原还是森林,于辽阔土地上都是一派令人心醉的自然真趣。
绿树和黄花互为补色,夏日也为之生动起来。
莫斯科在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,建立了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。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,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,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了几万头。如今莫斯科摘掉了“沙漠城市”的帽子,成为令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。
莫斯科的所有森林公园全都免费向游人开放,绿化结构是乔、灌、草组合,以乔灌为主,草坪通常只作为森林的点缀,而且大多是自然混生式的,适生性强。
街边路旁、房前屋后常见的向日葵,却是俄罗斯的国花,俄罗斯人赋予它的花语是信念、光辉、高傲、忠诚、爱慕,是光明之花,象征着美好的希望;寓意着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,追逐阳光。
分不清是上班赶路的,还是散步晨练的。莫斯科郊外的林间行走的人,总是显得从容不迫。如果不是握着照相机,他们会以为我是赶飞机的吗?
摇摇晃晃中观察世界人生,掌握了技巧,就不必担心“跑焦”。
   我感觉到,处在国际风云际会之中的莫斯科人,心态要比我等“魔都”人宁静很多,也许是静谧深沉的大森林“修炼”了这种气质?
没有下雨啊。撑起一个暖暖的空间,尽管很小,也很温馨。
醉在林间的清风里,心心相印,就能拥有整个世界。
我独自在上午的林间漫步,也收获了一方世界。欣赏阴晴不定里的林中的光影,领悟同一景观在不同光线里的意象;仔细辨别林中的声音,哪是鸟的踪影,哪是风的脚步;打量林中小木屋,将现实的人居想象成诗意的符号;走近林中的湖泊,与垂钓的人、遛狗的人、读书的人、跑步的人擦肩而过或会心一笑、互致问候,可是不想打扰恋爱的人;林中小路寻幽探胜,感受它与公路、山道、田埂的区别,在沟通、交流、依存中,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。
多少年了,列宁同志一直在守望,透过林间,洞察风云。十月革命胜利后,莫斯科加强科学绿化,所有空地都种上了树木花草。即使在饥寒交迫的1918年,列宁仍下令严禁滥砍乱伐。如今那炯炯的目光与沉郁的面容,不禁让人心头颤动。

三、莫斯科郊外的庄园

流经整个莫斯科市的莫斯科河,在南郊袒露着淳朴。河右岸的卡洛明斯卡娅庄园,占地面积达390公顷,能将俄罗斯河那如诗如画的景致尽收眼底。十四世纪,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开始成为俄国沙皇的避暑山庄
午后的莫斯科河,水波不惊,云未出彩,唯有野鸭游弋、清风送爽。
庄园里有很多14~17世纪建造的教堂和木质建筑。17世纪中期庄园里修建了一座有270多个房间,3000多个窗户的木质宫殿,被称为“世界第八大历史奇迹”。
14世纪时,这里是莫斯科大伊凡王子和俄国沙皇的避暑山庄。从16世纪开始,很多俄罗斯沙皇,如伊凡雷帝、彼得大帝等都在这里修建过别墅。现在已成为平民百姓的休闲之处。
彼得大帝在庄园林间张望。他的野心是星辰大海,现在算是魂归故里了吗?
不去深究那些了。还是眼前的野苹果,更能让人生津开胃。
无人采摘,化作春泥,来年果子更丰硕。
莫斯科向东北,去远郊看看。
苏兹达尔小镇,曾经是俄罗斯第二大政治及宗教中心。随着俄罗斯政治中心的西移,苏兹达尔逐渐隐没在历史的角落里,成为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
阴云笼罩,细雨蒙蒙,地上、空气都是湿漉漉、清凉凉的。
鸟儿暮归,阵势壮观。好在这里森林无边,足够它们安家。
小镇的住宅很有特色,木制房屋与花园相互依存,处处充满安逸的氛围。
走进一座座木制建筑,有教堂、房舍、谷仓、风车磨坊,这些大部分建于18世纪,1960年之后从弗拉基米尔境内各个村庄陆续迁移到这里。
早年的风车,勾引起人们对古典生活的想象。
浩瀚的林海之间,上帝的住所当然也是木屋了。鸟儿也想来蹭一间房子?
其实这里不是人们和鸟类的常住之处,只是民居博物馆,启发现代人的思古之幽情而已。
这才是为旅人们准备的。坐一会儿,发一发呆,然后------该干啥还去干啥。

四、莫斯科郊外的人居

莫斯科郊外的“海景房”,背靠森林,面朝大海。
老百姓的住宅区也是海风送爽,风光无限。
可是且慢,莫斯科有海吗------终于看清了,远处是一大片林海。
到处都可以看到树丛和一片片你的人工湖,掩盖了这里成百上千座的辉煌耀眼的现代建筑,和非常有年代感的历史古迹。
岁月的记忆并没有被林海抹去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工厂,像一群被遗弃的破船在林海里颠簸,我隐约看见了那些伏尔加纤夫的背影。
当年的工人宿舍?屋里还有暖气吗?或许只是一种怀旧,他们已经迁入那些高楼?那种同框的对比,让我看到了岁月的浓缩和更迭。
但是俄罗斯人深刻的“家居情结”,当然是森林里的小木屋,虽然简朴,却很温馨。也许因为人类是从猿猴变过来,从树上“跌落”到地上的,所以对树林有一种天然的依恋。
这样的花木相映、刚柔相济,几乎成了俄罗斯小康之家的硬件标配。
家具当然也是木作的,装饰当然是各种花卉。
木制的雪橇。不管是马拉还是狗拉,都能在雪地上飞奔。
早先他们的精神生活场所也是木制的,现在更多是进人了钢筋水泥的空间,所以不时弄点儿假古董,迎合现代人对于原生态生活的想象。
现在的莫斯科郊外早已难觅古早的民居,但无处不在的森林依然无处不在,无法躲避。
天然的森林和人造的钢筋水泥大楼之间,“洋葱头”似乎想充当一个平衡者。
但是人类的欲望,或者说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上帝之手也挡不住的。
莫斯科的郊外,也就越来越不像郊外了。

五、莫斯科郊外的晚上

八月中旬,莫斯科时间晚上六点多。
遇上了莫斯科难得的明丽阳光。
莫斯科纬度比北京高很多,接近北极圈,夏至日晚上9点钟的天空亮度,就跟下午6点钟一样。人家周末去郊外走走,明明是傍晚的感觉,实际上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了。
莫斯科的郊外冬天很冷,夏天简直就是天堂。
俄罗斯名曲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,翻译的一句中文歌词,“我想对你讲,但又难为情,多少话儿留在心上。”但现在的恋人们不会这样委婉了。
明丽的阳光、清新的空气、清澈的河水、人们悠闲的步态似,乎在显示他们生活得很奢侈。
《喀秋莎》、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、芭蕾舞《天鹅湖》、文学作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这些20世纪的经典俄国音乐、文学、舞蹈、戏剧建构了一代中国人的俄国想象。然而实际上的俄罗斯非常复杂,俄国艺术的精神气质与其自然环境、政治环境紧密相关。自然环境的长期熏陶,使得俄罗斯文学中常常弥漫着悲凉、忧郁的气质。
但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却是另一番浪漫景象。9月的俄国北部已经非常阴冷和潮湿,有钱的俄国人会到欧洲南部胜地度假。夏日天气晴暖时,人们涌到郊外去休闲度假,才有许多莫斯科郊外的爱情故事。
回家的路上,何尝不可以是一次短途的旅行?
莫斯科地处高纬度,日照时间长但是并不强烈。晚上六点半,阳光仍然灿烂。这种光线里,感觉有点怀旧,也有点时尚;有点休闲,也有点浪漫。
有家有室的,累,并快乐着。
一个人的心事,在荡漾的水波里,也许很美好。
一个人的惆怅,在金色的晚霞里,也许并不暗淡。
放心地的把身上的负重丢给身边的人,女人的心头的负重给可以放下多少呢?如果再愿意打开心门接受一片阳光------
相对英国人的“绅士”,法国人的“腔调”,俄罗斯显得更直率。英国人的微笑有点矜持,法国人的微笑有点仪式感,俄罗斯人的微笑是真的喜欢你。他们的微笑不仅是习惯,而是真的发自内心。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年轻人,有着他们的压力和欢乐。但不会阻止他们去表达爱。
课后的散步,也许就是一场高效率的课题讨论。
汉语在俄罗斯越来越热门,十几年前当地书店里找不到参考书籍,雪汉语只能向老师借一些中国寄去的杂志。现在书店里会有学习汉语书籍区域,有适合各个阶段的读物,丰富的音像制品。有些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汉语了,大学汉语系学生都会申请去中国交流学习一段时间。
对于孩子,我们会说是金色的童年;但对于父母,何尝不是这场恋爱的延续?
国内北方的一些年轻人喜欢到莫斯科留学,暑假期间找一些导游或餐饮方面的兼职,毕业后争取在当地谋生,找个莫斯科姑娘成家,日子过得并不拮据。但对于房价,莫斯科年轻人和国内北上广深年轻人同样无奈。莫斯科平均6000元(折成人民币)月薪要应对25000每平的房子。所以莫斯科城区一直在扩张,以前的郊外也只能被怀旧了。
同时享有身边的夕阳和远方的诗意,穿越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年轻人,请谈谈体验?
平静的水光里,倒置的景象只不过是真实事物的另一种表达,给人以新的视角和丰富的体验。
莫斯科时间十九点二十分,太阳开始落下,这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。
说不上壮丽,但不平淡。
说不上辉煌,但有层次。
十九点三十分,绚丽的晚霞。莫斯科郊外披上了晚礼服。晚安!

本游记著作权归@风中牛铃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